当前位置:首页>内训课>管理技能>基层管理 > 团队建设与有效沟通

团队建设与有效沟通

团队建设与有效沟通 - 授课老师

赵志航

赵志航北京大学高管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1987年获哲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机和情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课程一:国学大智慧(1-2天)课程二、阳光心态与情绪压力管理(1-2天)课程三、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方法(1-2天)课程四:高效沟通(1-2天)课程五、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打造(1-2天)课程六、幸福生活与职业生涯规划(1-2天)课程七、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1天[详细]

团队建设与有效沟通 - 课程简介

课程导入:

    案例:美国码头工人大罢工

1、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

2、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扁平化、人本化、适应性)

上篇: 团队建设

一、管理学的进化过程

1、“人是机器”

          ——泰罗时代与福特流水线

2、行为科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从霍桑实验到丰田的“U”型线

3、东风西渐

          ——“Z”理论风暴与佳能“细胞式生产”组织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管理中对人的观点的转变

      —— 俄亥俄模式与管理坐标

二、东方人的管理智慧——打造无敌团队

1、团队的概念与特征

团伙与团队的差异:

案例:宋江和唐僧谁适合当领袖?

团队运作的三类人:

佳片共赏:《亮剑》中的三种团队

管理三部曲

草商—儒商—哲商

人格—制度—文化

2、企业团队建设的误区

全盘西化

过度完美   

追捧明星   

急功近利

超级管理

3、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如何克服“破窗效应”

三才之道——水火既济

三、什么是执行力

1、问题:执行力的衡量标准——

员工: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组织: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

执行力就是企业中间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2、没有执行力的团队

高层怨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骂高层

3、中层主管的作用

中层主管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其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 企业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四、执行力的核心:人才

1、问题:

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总是存在差距?主观上总是觉中层和基层执行力不到位?

案例:企业航母的崩盘说明什么?

一是疯狂扩张;二是疏于管控;三是各级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到位

2、如何检查下级的执行力?

谁是总指挥?是否有权利调度一切?事前有没有工作派遣单?是否把高层的愿望解码成每个人要做的事?是否人人紧盯过程并且随时调整?是否已经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是否在一定的时段,对失误、疏忽、敷衍、损害等。

诚实地总结一下:是否撤换错误的人选?

需要重新思考的两个问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能行得通吗?

3、如何挑选有执行力的人?

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沟通能力;乐于学习、求知;创新力;具有创意;韧性、对工作投入;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求胜欲望强烈

五、需要与动机

1.需要及其特征

    “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波果斯洛夫斯基

需要的特征

需要有指向性,总是指向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或事件。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活动的动力。

2.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

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

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3.影响动机的因素

兴趣爱好

价值观

抱负水平

六、有效激励

1、激励是什么?

需要→驱动→诱因

经常性的培训需要→产生动力→激励(满足需要的手段)

激励不是什么?

激励不是操作方法:例如:老板制订一个目标,明知员工达不到目标,让他去做。认为其完不成,但员工努力了,公司耍无赖,员工集体跳槽,造成很大的副面影响。

2、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如何解释:吃肉与骂娘

现在的安全需要缺乏,是中国储蓄的主要原因,需鼓励大家花钱,必须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对马斯洛理论的评价:

横向:是成立的,纵向:是错误的,得不到印证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满意的对立面------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区分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利用强化:告诉实验者你不合格,但还是 要用你,所以员工会加班工作,计时者:提高编发稿件的质量,计件者,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强化程序的安排:

3、自我激励的方式

离开舒适区

调高目标

自我意识调控

告别不良心态

 

下篇:有效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沟通包含四个要素:

信息源

信息

通道

接受者

二、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

近邻

相似与互补  

个性特征

三、奇妙的非语言交往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与他人在地理空间上保持的距离。

    人际距离实际上是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缓冲地带”,一旦受侵犯,就会产生两种本能反应:觉醒反应;阻挡反应

改善非言语沟通的技巧

保持目光接触;偶尔点头表示赞同;微笑并表现热情;倾向说话者;保持中等语速

语调沉稳

四、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我的分层

情趣爱好;态度;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隐私;绝对隐私

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感情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关系的原则

 交互原则

 功利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刻板效应

4.定势效应

5.投射效应

协调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

1.重视良好第一印象的建立;

2.换位思考。

3.善用赞扬和批评。

4.主动交往。

5.移情。

6.帮助别人。

人际冲突的过程

冲突潜伏阶段、

冲突知觉阶段、

冲突感受阶段、

冲突外显阶段、

结果阶段。

维持友情的方法

避免争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

避免直接的指责

自己错了,很快坦率承认

真诚地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理解别人

批评的艺术

  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间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让别人保住面子

卡耐基:让人人都喜欢你

真诚的对别人感兴趣

微笑

多提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让别人感觉他自己很重要

五、沟通之法

    1、沟通的内容

情趣爱好

态度

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

隐私

绝对隐私

2、如何与上司沟通?

了解上司的性格与工作习惯

向上司报告的不仅仅是问题,还有解决的方案

选择最佳时机向上司提出自己的意见

依上司的指示行事

不要在背地说上司闲话

3、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做民主型领导

有效发布指令

情感投入

批评的艺术

 

结束语: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要学会适应环境。

当我们不能改变别人时,就要改变自己。

当我们无法得到时,就要学会放弃。

当我们感到没有意义时,珍爱自己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

阅读更多
img

需求提交

需求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