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内训课>管理技能>基层管理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 授课老师

陈清

陈清高级培训导师

党政专题课程实战派高级讲师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十五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职培训经验瑞士圣加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具有二十多年世界500强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现为中石化党校教授、中国石化高级人才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中石化党校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十几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及企业咨询项目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一、讲师经历:陈清,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6年中组部选派赴瑞士圣加仑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学习现代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详细]

组织行为学 - 课程简介

课程背景: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以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并采取有效对策,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课程目标:

系统学习组织行为学知识体系,对组织行为正确理解

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理解并分析组织中的各种行为,为管理实践工作提供指引规律

学会从行为的角度解释和分析管理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学会权变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

学习有效管理工具,通过管理情境模拟,切实提高管理实战水平

授课方式:

理论讲述、案例分析、游戏互动、讨论点评、自我测试

培训对象: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

培训时间:

3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人际技能

1.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

2.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

3.现代管理的功能

4.管理者的技能

5.管理者从事的活动分析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2.学科特征:跨学科性;层次性;情景性;权变性;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四.人性假设及管理措施

1.“经济人”的假设及管理措施

2.“社会人”假设及管理措施

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管理措施

4.“复杂人”假设及管理措施

第二部分  知觉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与个体行为

二.知觉的选择过程

1.知觉对象因素

2.知觉者本身因素

3.情境因素

三.知觉的组织过程

1.知觉对象与背景

2.知觉归类原则

3.知觉防御

四.错觉

1.选择性知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象

2.成见: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3.晕轮效应:一种以点概面的方

4.投射:一种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

5.刻板现象:一种以个体所在群体的特征为依据判断个体特征的方法

五.归因理论

1.个体行为归因

2.内因行为

3.外因行为

4.影响归因的因素:

区别性: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不同

一致性:在相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与别人一致

一贯性:个体行为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一样

第三部分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

个性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二. 气质差异与管理

1.气质的内涵

2.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3.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1.人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类型

性格测试

3.性格的发展

4.性格与管理

四. 能力差异与管理

五.个体决策

1.个体决策的基本要素

2.基本的决策过程模型

3.决策偏差

第四部分 价值观、态度与组织行为

一.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及形成

2.价值观的作用

3.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组织管理的影响

  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面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  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  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或组织压力的程度;

  影响对个人或组织成功或成就的看法;

  影响对个人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

  影响对管理或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看法。

二.态度

1.什么是态度?

2.态度的组成成份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行为成份

3.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4.改变员工态度的技巧

根据态度之间的距离

引导对方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改变事实以改变态度

通过组织规定

通过改变行为以改变态度

5.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6.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具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晋升政策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同事关系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7.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绩效

三.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1.组织承诺的形成

2.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  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

需要、动机、行为与激励的关系

二.基本的激励理论及对管理的启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X理论和Y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克莱顿•爱尔德弗的“ERG理论”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6.维克多•弗鲁母的“期望理论”  

7.J•S•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8.爱德温•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9.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三.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

2.工作中激励的六种方式

案例讨论:如何让员工积极、高意愿地接受公司的挑战性任务

第六部分  群体心理与管理

一.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二.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三.群体动力

四.团队建设

1.团队运作分析

2.有效的团队管理 

3.如何塑造优秀的团队成员

4.团队决策的方法

五.群体内的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概述

2.人际关系类型与人际需求反应特点

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4.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第七部分 信息沟通与管理

一.信息沟通的定义及模式

二.信息沟通中的障碍及改善

1.克服沟通障碍

2.管理沟通的改善

三.沟通原则与技巧

1.沟通原则

2.沟通技巧

如何与上级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与下级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与同级进行有效沟通              

第八部分  冲突及其处理

一.认识冲突

1.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2.冲突的类型

3.冲突的过程

二.激发建设性冲突

三.冲突管理五大策略

四.冲突管理的七大原则

1.目标原则

2.双赢原则

3.公平原则

4.信任原则

5.同理原则

6.坚持原则

7.控制情绪

五.冲突管理的十大步骤

1.发现问题

2.控制情绪

3.冷静分析

4.制作管理表

5.关注目标

6.表达情感

7.折中调和

8.分析现状

9.达成共识

10.落实行动

第九部分  领导的心理与行为

一.领导及领导的影响力

1.研究“领导”的目的

2.领导与权力政治和冲突的关系

3.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4.新领导观念的提出

5.领导者的影响力

6.领导者的素质

二.有关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1.特性理论及其评价

2.行为理论及其评价

3.权变因素及权变理论

4.领导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三.领导行为理论

1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2.领导方格理论

13.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四.领导权变理论

1.非德勒权变理论

2.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4.通路——目标理论

五.领导艺术

1.领导方式的选择

2.授权的艺术

3.用人的艺术     

第十部分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

1.表象动力

2.根本动力

二.变革的不同情境

1.被动的变革:来源、特点、领导的匹配条件

2.主动的变革:来源、特点、领导的匹配条件

三.变革的阻力分析

1.个体阻力

习惯、安全感、经济因素、对未知的恐惧、选择性信息加工

2.组织阻力

结构惰性、有限的变革关注、群体惰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四.克服阻力的手段及后果

1.克服阻力的六种策略

2.变革的政治活动

五.推动组织变革的做法

1.卢因的三步模型

解冻、移动、重新冻结

2.行为研究

定义、五个阶段、好处

3.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所依赖的价值观、

4.变革推动者常使用的六种方法

敏感性训练

调查反馈

过程咨询

团队建设

群体间关系的开发

价值探索

六.当代变革问题

阅读更多
img

需求提交

需求提交